2022年,集團公司生產技術管理工作以職代會年終工作報告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全安建設年”和“價值提升年”的決策部署,按照集團公司全年目標任務和集團公司黨委工作要求,緊盯生產技術工作目標任務,以科技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落實、落細管理措施,提高煤炭生產效能,呈現出生產逐步加快、技術投入持續加大、效益總體良好的發展態勢,較好的完成了2022年各項目標,全力以赴保障了煤炭高質量供應。
2022年
集團公司在企業生產活力有效激發;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逐步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產學研、科技合作成果豐碩;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壯大,推動企業高質量創新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隊伍支撐;安全技術能力不斷提升;鞏固“三體系”管理目標七方面,加強科技創新工作,推動集團公司高質量發展中做出了特別的貢獻。
第一,企業生產活力有效激發。一是各單位生產活動有效開展,魚卡公司,團魚山露天煤礦生產任務均按需完成,雖然魚卡公司在上半年受到了停產的影響,但是經過后期努力,下半年按要求完成了下達的生產任務。二是基建礦井各項工程按期完成,魚卡二礦井巷工程按要求完成計劃,保證了礦井建設進度。三是洗煤持續發力,受魚卡公司工作面煤層賦存條件限制,原煤質量一直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為保證客戶煤碳質量的要求,洗煤廠較好的完成了洗選任務。四是各單位設備管理持續向好,設備綜合三率指標平穩。
第二,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逐步完善。一是依托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成功組建了企業科學技術協會,吸納會員170名。其中,40名先進科技工作者加入省科協檔案庫。二是組織集團公司各單位30名科技工作者參加了2022年度一線工程師創新能力提升培訓學習,并全部完成規定課程,予以結業。三是在“青洽會”第三屆人才項目洽談會期間,由省科協組織的“院士專家在青?!弊剷?,邀請的何滿潮院士、王國法院士圍繞“建設新青?!笨萍脊ぷ靼l展大局建言獻策,得到了省政府相關部門及協會的一致好評。四是集團公司與兩位院士團隊簽約了共建科創平臺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國礦業大學何滿朝院士工作站已在籌備當中。五是與淮南礦業集團平安工程院(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建的“深部煤炭開采耦合災害防控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重點實驗室青海實驗基地”落戶集團公司,各項籌備工作已完成,擇機掛牌。
第三,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全面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2022年度集團公司技術創新、小改小革項目成果,共評定38項,有效表明集團公司逐漸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場實用技術,并發揮在生產一線的每個崗位。
第四,產學研,科技合作成果豐碩。以人才項目洽談會為契機,通過“產學研”模式與中國礦業大學、西安科技大學、鄭州煤機液壓電控有限公司和歐普瑞泰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高層次技術合作項目4項,項目涵蓋H2S防治、110工法采煤技術的引進,新型管道氣懸浮輸送機的應用等領域,重在積極提高魚卡礦區井下自然災害的防治、采煤工藝優化和智能化礦井建設等技術水平,從而實現創新高效的智能化綠色礦井。同時,與平安工程院簽訂的《高海拔大傾角特厚煤層巷道支護改革與圍巖控制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年內在魚卡公司1179掘進工作面開始進行工業性試驗,有力推動了集團公司支護技術改革工作。
第五,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壯大,推動企業高質量創新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隊伍支撐。以省委組織部人才辦舉辦的“人才項目洽談會”“昆侖英才·高端創新創業人才”“院士專家在青海座談會”為契機,成功邀請到了中國科學院何滿潮院士及中國工程院王國法院士赴企業“把脈開良方”,柔性引進“昆侖英才·高端創新創業人才”8人,院士團隊3個,培養創新團隊1個,以此全面提升了青海能源科技創新改革的信心和決心,培養了行業專業領域的科技創新人才,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
第六,安全技術能力不斷提升。一是優化多渠道科技投入機制,申請2022年煤礦安全改造中央預算內專項補助資金1980萬元,已落實資金撥付。該項目的申請,為推動集團公司建成青海省首個智能化工作面,提供了有力保證。二是以持續開展“提質、降本、創效、增效”工作目標,堅持以生產技術問題為導向,赴國內對標一流院校、企業考察學習,有效解決各類生產安全技術問題,使專項行動做實落地。井下多個重點硐室均實現了無人值守,運輸順槽膠帶輸送實現機集中控制,智能選矸和氣懸浮皮帶通過努力已投入運行。從而實現了減人提效的目標,緩解了汽車短倒的運輸壓力,有效推動了“一優三減”工作的全面鋪開。
第七,鞏固“三體系”管理目標。目前,集團公司已順利通過GB/T ISO19001—2016/2015《質量管理體系》、GB/T ISO24001—2016/2015《環境管理體系》和 IS050001:2018《能源管理體系》國際標準的認證,并取得國際互認的認證證書,這也標志著集團公司管理體系已與國際標準接軌。
2023年
集團公司充分利用創新平臺的高端人才優勢,破解制約集團安全生產中出現的技術難題、形成集團技術標準,培養一批專業技術骨干,持續助推專業技術人才的成長,為集團公司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第一,持續開展技術進步、創新創效專項活動。根據前兩期開展的專項活動實施效果來看,專項活動的實施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實施的多個項目都達到預期的目標,尤其是智能化工作面建設,重點場所無人值守,智能矸選系統及運輸方式改造等項目,都做到了無人或者少人化的目的,為安全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接下來針對2023年生產中發現的相關問題,將組織第三次專項活動,持續推進集團公司“提質、降本、增效、創效”活動。
第二,積極主動多渠道申請專項扶持資金,加大項目儲備和嚴格落實研發投入,助力礦井安全技術改造。認真研究對接國家、省、市州技術發展方向和支持重點,精心謀劃儲備項目。積極申請專項扶持資金。為礦井的安全技術改造提供資金保障。2023年經營計劃已下發,安全費用和技術創新及研發項目計劃都已確定,希望以項目實施為抓手,緊緊圍繞價值主導型和安全提升型為定位,精心組織遴選安全生產、價值提升、綠色環保、技術裝備等領域技術需求,嚴格落實安全技術改造投入計劃,提升礦井的安全技術水平。
第三,有序推進創新平臺建設。以項目為抓手,聚集高端人才團隊在集團公司建設科創平臺、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一是充分借助與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深部巖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充分發揮各自在基礎研究與實驗和工程應用方面優勢,積極組建我省煤炭行業領域首個以中國科學院何滿潮院士牽頭的“深部巖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青海院士工作站研發中心”,引領我省煤炭行業采礦技術變革,促進企業安全生產、降本增效,打造新型可持續發展的現代煤炭生產基地。二是與山東科技大學、鄭州煤礦機械集團有限責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將依托王國法院士“智能礦井、智慧礦區”核心智力資源,遵循“系統智能化、智能系統化”建設思路,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積極推進礦井數字化、智能化項目建設,推動一大批智能化建設項目落地轉化。三是以淮河能源控股集團作為企業對標企業,將與淮南平安煤炭開采工程院(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建我省首個“深部煤炭開采耦合災害防控國家安全監察局重點實驗室青海實踐基地”,為今后公司的人才培養、技術創新、井下災害防治增添強有力的智力保障。
第四,切實做好產學研深度融合發展。積極構建企業內部各類創新服務平臺,組織開展學術交流、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為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供必要的人才和科技資源支撐。加強與科研院所、院士專家工作站的交流協作、引才引智工作,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重點在安全技術、災害防治、礦井信息化、智能化升級改造等方面開展研發攻關,促進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并形成標準、推廣應用,不斷推動集團公司創新創造和價值提升。爭取打造具有影響力的企業品牌。
第五,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為進一步強化公司人才隊伍建設,優化人員結構,認真做好技術人才引進和培養工作,一是計劃通過參與2023年第四屆“人才項目洽談會”、高端創新創業人才申報等渠道,柔性引進更多專家學者,為企業發展建言獻策。探索建立引才引智工作新機制,加強引智平臺建設,構筑全方位、多渠道、寬領域的科技合作和引進優秀煤炭行業人才智力新格局。二是通過引進人才,積極帶動集團自身人才發展培育,形成外部人才帶動內部人才,內部人才帶動內部新人的良好氛圍,培養出一批省內業界優秀專家和高層次人才。三是充分發揮產教融合。利用好西安科技大學研究生實踐培養基地,歡迎本科生、研究生來集團公司實習。鼓勵集團公司素質高、基礎好的專業技術骨干學歷、能力再提升,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為集團公司高層次人才培養發揮積極作用。